孙武故里考古力证重回广饶

10月10日上午,青州市东方钢构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序景先生,将珍藏多年的《唐故乐安孙公及故夫人汝南周氏墓志铭并序》(因墓主名为孙遇,以下简称《孙遇墓志铭》),捐赠给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使这一孙武故里考古力证重回广饶,同时也了却了其亡兄原青州市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刘序勤先生的一桩心愿。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徐霞提供照片


《孙遇墓志铭》为正方形,边长46.5厘米,行楷,竖写,23行,540余字。虽然未记刻石时间,但从墓主人孙遇于唐贞元七年(791)病逝,永贞元年(805)与其夫人周氏合祔,可知其刻石时间在此期间,距今已有1200余年。《孙遇墓志铭》的发现,为《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的故里考证指明了方向,直接证明孙子故里就在今广饶县。

太史公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云,“孙子武者,齐人也”。但齐地广袤,孙武故里何处寻觅?直到北宋,欧阳修等编纂《新唐书》,指出孙武故里是“乐安”。具体是哪一个“乐安”,在1938年之前只有“青州乐安(今广饶)”一说。如嘉靖《青州府志》、康熙《青州府志》、孙星衍《魏吏部尚书孙邕传》与《孙子兵法序》、民国七年《乐安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续修广饶县志》及历代众多乐安孙氏后人的墓志碑铭等。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大潮的风起云涌,对孙武故里乐安在今何地开始众说纷纭,出现了“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的困惑局面。然而,《孙遇墓志铭》在广饶的出土,对孙武故里的考证可谓“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孙遇墓志铭》不仅直接显现了由汉代孙邕至唐代孙遇这一支孙氏祖居“乐安”地望在今广饶县;而且对孙邕“其先与齐同姓”被赐孙姓而食采于乐安的先祖孙书及兵圣孙武的故里文化、人文历史和谱系研究,增添了新的出自本乡本土的有力考古实证;同时,也为海内外乐安孙氏后裔寻根访祖提供了史地“坐标”。

本文依据孙子研究资深学者赵金炎先生《孙武故里即孙氏祖居乐安地望在广饶之新证——兼谈<唐故乐安孙公及故夫人汝南周氏墓志铭>的史料价值》一文,结合广饶孙子文化研究中心近期对《孙遇墓志铭》的研究所得,就《孙遇墓志铭》的曲折经历和史料价值作以下介绍。

一、《孙遇墓志铭》捐赠的曲折经历

根据赵金炎先生《孙武故里即孙氏祖居乐安地望在广饶之新证——兼谈<唐故乐安孙公及故夫人汝南周氏墓志铭>的史料价值》一文的介绍,《孙遇墓志铭》是1977年广饶县阳河沿岸的大王人民公社孙家庄大队“农业学大寨”时,从孙氏祖茔古墓中发掘出土的。由于当时人们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加之受民间习俗的影响,《孙遇墓志铭》出土后一直被丢弃街头。后来,被一文物贩子发现,卖于青州某文物商店。

原青州市东方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序勤先生,一直致力于古青州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为此,他还兼任了青州市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及青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职。2008年春,刘序勤先生在青州市某文物商店发现《孙遇墓志铭》与古青州历史有关,便将其买下。他通过认真研究铭文内容,发现里面有许多有关广饶的历史、地理信息,如“乐安”、“汉关内侯孙邕”、“青丘”、“阳水”等。由此,刘序勤先生认为《孙遇墓志铭》不同寻常,必定与广饶的孙子故里考证工作有密切关系,他当即邀请广饶县孙子研究学者刘金海、王廷文、荣子录、赵金炎、王克春等前去考证。2011年10月,又经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和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专家鉴定,此碑确为兵圣孙武的唐代后裔之墓志,对确定孙武故里的地理方位具有重大史料价值,是孙武故里在广饶的又一重要物证。知此重要意义,刘序勤先生遂考虑选择合适机会将此碑赠予位于孙武故里广饶县的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但天不佑人,未等达成此愿,刘序勤先生不幸于2012年8月溘然长逝。按照习俗,他的家人将其遗物封存,捐赠一事因此也被搁置下来。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主管业务工作的荣子录副馆长,多年以来不仅精心于自己热爱的文博事业,还一直致力于孙子文化研究和孙子故里的考证工作。他深知刘序勤先生保护、收藏《孙遇墓志铭》,是对广饶孙子故里考证工作的重大贡献。出于孙武故里广饶人和文博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对刘序勤先生充满了感激之情。刘序勤先生不幸病逝的噩耗传来,他专程前往青州吊唁。刘序勤先生去世一周年的清明节,荣子录又带着自己对老友、知音的缅怀之情,亲自到刘序勤先生坟前祭奠。

刘序勤先生的家人为荣子录的言行所深深感动,刘序勤先生的弟弟刘序景先生决定替亡兄完成遗愿。刘序勤先生的遗物按照习俗封存满三年后,刘序景先生便立即与荣子录联系,代表亡兄将《孙遇墓志铭》捐赠给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终于完成了刘序勤先生生前的心愿。

二、《孙遇墓志铭》表明墓主人孙遇是兵圣孙武后裔。

《孙遇墓志铭》云,孙遇是汉关内侯孙邕之后,“始祖乐安人也”。有关这方面的史料,在《论语正义》卷二十四之《论语序》及其注疏中有记载,称:“光禄大夫、关内侯、臣孙邕”和“孙邕,字宗儒,乐安青州人也”。尤其是清代考据学家、权山东布政使孙星衍通过对《孙夫人碑》和《古今姓氏书辨证》以及其它相关史料的综合考证,撰写的《魏吏部尚书孙邕传》和《孙子兵法序》专题文章,称:“按《论语集解疏》,邕为乐安人。《孙夫人碑》及《典论》谓为济南人者,青州在济水南。‘其先与齐同姓’出自田完四世孙无宇,生二子:常、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书子凭,生吴将武。武生明。明生膑,《史记》有传。自膑至邕,无世数可纪”和“孙子,盖陈书之后。陈书,见《春秋传》,称孙书。《姓氏书》以为景公赐姓,言非无本。又泰山新出《孙夫人碑》亦云‘与齐同姓’,史迁未及深考。吾家出乐安,真孙子之后。”《唐故滑州白马县令乐安孙府君墓志铭》亦载:“自齐大夫书始受邑于乐安”。由此可见,春秋时期的孙书是乐安孙氏得姓始祖。孙武、孙膑乃至汉代孙邕,均为其后裔。

《全唐文》之《唐幽州内衙副将中散大夫试殿中监乐安郡孙府君神道碑》又载:“府君讳壬林,字茂卿,其先乐安人也。……其后孙武入吴,王阖闾将,善用兵□□□齐宣王将膑、魏将涓战于马陵,虏魏太子名申。护子孙遂居齐乐安。”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古今姓氏书辨证》两书所记,汉魏时期的东州大儒孙炎、右将军孙历,是战国时期孙膑的第十八代裔孙,《三国志》和《晋书》中对其二人是“乐安人”也分别有载。因此,汉魏时期的孙邕与孙炎、孙历同为春秋战国时期孙书、孙武、孙膑的后裔和世居乐安的孙氏名人。

孙邕于东汉光和年间跟随王和平来到许昌。魏国建立后,孙邕任侍郎,他经历文帝、明帝和齐王芳三朝皇帝,历任陈留、渤海太守,后升任吏部尚书、侍中,被封为光禄大夫、建德亭侯、关内侯。在今广饶这片乐安故地上出土唐代《孙遇墓志铭》前,除新泰出土孙邕之女的《孙夫人碑》外,孙邕的其他后裔在历代史料中均不见著录。所以,《孙遇墓志铭》出土的史料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补史之缺。

三、《孙遇墓志铭》指明兵圣孙武故里的地理方位,就在今广饶县。

《孙遇墓志铭》云,孙氏祖居乐安地望“起自青丘”。青丘是对广饶县地面最早的称谓。《元和郡县志》和《太平寰宇记》两书俱载,千乘县北有青丘,“齐景公有马千驷,田于青丘”,因而得其县名。千乘县即今广饶县。《齐乘》亦载:“乐安北清水泊,盖以青丘得名”。青丘位于今广饶县北、清水泊(一名青丘泺,即巨淀湖)西。《孙遇墓志铭》追溯其祖居乐安地面“起自青丘”,进一步证明孙武故里即孙氏祖居乐安地望在今广饶县。

根据《孙遇墓志铭》,孙遇所回到的“乐安地”与墓葬所在地在“阳水之滨”。以水证地,不言自明。“阳水”今人称为“阳河”,自青州以北,流迳今广饶县大王镇,又东北入巨淀湖。《水经注》卷二十六《淄水》条中也有关于“阳水”的记载:“浊水又东北流迳东阳城北,东北流合长沙水,水出逢山北阜,世谓之阳水也。东北流迳广县故城西,旧青州刺史治,亦曰青州城。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时人通谓浊水为阳水……浊水又北迳臧氏台西,又北迳益城西,又北流巨淀。《地理志》曰:‘广县为山,浊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淀’。”故孙氏祖居乐安之地为今广饶县,是确凿无疑的。

《孙遇墓志铭》又云,孙遇的高、曾、祖、父四世皆因“离乱”而“潜迹”,以“四海为家”,“唯公(指孙遇—笔者注)一身扶侍长幼却归乐安地,袭先贤之业”。这告诉人们,出自汉代关内侯孙邕这一支世居乐安的孙书、孙武、孙膑之后裔,直到唐代孙遇又回到乐安地,聚族而居,袭先贤之业。由此证明,从孙武的祖父孙书“食采于乐安”(春秋未期),到其后世子孙孙膑“护子孙遂居齐乐安”(战国中期),再到其后裔汉代孙邕“青州乐安人”,直至唐代孙遇“归乐安地,袭先贤之业”。这些出自“与齐同姓”和一脉相承的孙氏同族所世居之乐安地面,是不同朝代历经沿革的同一地面,而这一地面正是今广饶县,即《孙遇墓志铭》的出土之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文字、图片)收集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